9月26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历史经典照片,不少珍贵资料为首次披露。展览包含浴血新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时空巨变、富民厚生等多个篇章,从百姓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全景展现新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从9月26日开始,我们把“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这里,呈现给大家。今天展示的是这个展览中的“富民厚生”(上篇),共27张照片。
今日之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正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新华社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起用镜头记录时代风云的重任。方寸乾坤,瞬间永恒。一代代新华社摄影记者用光与影定格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时间,冲洗出历史的底片。新华社精选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的经典照片,从百姓生活变迁的视角,全景展现伟大祖国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与影像对话,与历史相遇。驻足凝望一幅幅照片,我们清晰可见——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初心与梦想,
中国人民最真挚深切的向往与追求。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千年梦想,百年梦圆。如今,以造福人民为初心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14亿多人民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1949年10月11日,儿童在辽宁抚顺人民体育大会上参加吃梨竞走比赛。新华社记者 李九龄 摄
点评 精彩捕捉孩子们身姿各异的生动瞬间。
1958年,参加“扫盲”的福建福州水上居民在练习写字。新华社记者 潘其西 摄
点评 画面信息丰富,不同年龄的女性神情专注,“水上书房”的环境为画面增加更多趣味。
1960年,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慕士塔格人民公社二大队社员在小学生的帮助下学习文化。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 摄
点评 画面构图完整,人物细节丰富。当学生的成年人与做老师的小学生形成有趣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