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毕节高新区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尚科技”)生产车间,全自动智能数字化LED(发光二极管)灯丝封装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抓取、放置灯丝,工人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固晶、焊线、点胶、包装等工序。
该公司总经理陈朝东介绍,公司是经致公党中央协调联引,由深圳市联尚光电有限公司和贵州致福光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PPP模式共同组建的LED综合性光电企业。2015年落户毕节以来,主要从事LED灯丝光源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传统灯丝通常由钨丝等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限制了灯具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陈朝东介绍,为增强产品的抗震性和便携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满足照明市场对灯具造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联尚科技于2023年3月开始进行LED柔性灯丝系列技术攻关。
灯丝的研发并不是一蹴而就。联尚科技的研发团队在探索LED柔性灯丝技术的过程中,出现柔性材料与芯片结合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此外,在保证灯丝柔韧性的同时,还要确保灯丝发光率。
联尚科技的研发团队日夜坚守在实验室,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2023年9月,研发团队成功实现了材料与芯片的稳固连接。同时,在保证灯丝柔软可弯曲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发光率,并且优化了封装结构。
与市面同类产品对比,联尚科技研发设计的LED柔性灯丝采用单元多芯片并联技术和限位稳定技术,其线路层涂覆阻焊油墨,还增加了芯片间隙区域,极大提升了灯丝的柔韧性、密封性、防水性和稳定性,可应用于地下停车场等湿度较高的环境以及天气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极大的户外场所。
LED柔性灯丝的成功研发,只是联尚科技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陶瓷基板技术作为LED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灯丝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基板材料在性能上存在诸多缺陷,限制了灯丝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联尚科技的研发团队深知陶瓷基板技术的重要性,他们迎难而上,研发的陶瓷基板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能够有效解决灯丝散热的障碍问题,延长了灯丝的使用寿命。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联尚科技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25年1月16日,公司取得教室LED照明灯安装结构专利。该专利针对传统教室LED照明灯安装时,灯管安装繁琐、耗时费力的问题,通过固定架、转柱、限位筒等巧妙设计,极大提高了设备安装效率,为教室照明设备的快速、便捷安装提供了有力支持,减少了安装过程中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截至目前,联尚科技已累计申报国家专利近120项,成功实现30余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频闪问题也是困扰LED照明行业的顽疾。长时间暴露在频闪的光线下,会对人眼造成极大的伤害。
针对这一问题,联尚科技的研发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他们从电路设计和编程调试技术入手,通过创新应用,对LED灯的驱动电路进行了优化。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研发团队成功解决了频闪问题,为用户提供了舒适、健康的照明环境。
这一成果不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让联尚科技在 LED 照明市场中脱颖而出。
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灯具展示厅
同时,联尚科技积极开展低蓝光技术、全光谱技术和光配方技术的研究,为学生打造健康的光环境,有效减少了蓝光对学生眼睛的伤害,降低了近视等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技术创新为联尚科技的生产带来了巨大变革。联尚科技通过双面倒装芯片、COB(板上芯片封装技术)倒装芯片等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研发出了G4、G9、R7S、蓝宝石G9等散热更优、光衰更低的灯丝。
“依托数字化智能生产车间,生产工艺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管控,LED柔性灯丝实现批量高效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左右,产品更具竞争力。”陈朝东介绍,目前,联尚科技拥有220余人的生产团队,已建成210条全自动LED灯丝封装生产线。
在联尚科技的带动下,6家光电企业已相继入驻毕节高新区,形成了完整的LED产业链。这些企业之间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实现了优势互补。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再到市场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毕节制造”的LED产品逐渐走向广阔的市场,2024年度产值达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联尚科技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共同创建产学研联合基地,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目前,公司90%的管理及技术人才都来自毕节本地。2021年获得毕节市人才领导小组对第5批补充人才团队“毕节市联尚科技光电技术人才团队”的认定。
联尚科技用10年的时间,发展成行业头部企业。联尚科技董事长戴朋感慨地说:“我们之所以能用一根灯丝串起亿元产业链,得益于毕节市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在政策的支持下,联尚科技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联尚科技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联尚科技还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毕节LED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