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行业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前浪退潮后浪蓄力 智能照明深处动荡期|家居

   2023-03-10 财经网680
导读

近几年,智能家居掀起一股热潮,经过多年技术沉淀,行业迎来爆发。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 6515.6亿元。而智能照明作为智能家居的关键一环,也迎来全面崛起,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均呈现


近几年,智能家居掀起一股热潮,经过多年技术沉淀,行业迎来爆发。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 6515.6亿元。


而智能照明作为智能家居的关键一环,也迎来全面崛起,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为99亿元,2020年增长至2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2025年国内智能照明可突破千亿规模。


智能照明出货量遥遥领先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居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家居设备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在智能家居市场发展中,智能照明成为扛起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根据 IDC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出货量预计为 2913万台,同比增长 52.8%。2022年一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 4778万台,其中智能照明市场出货量 515万台,同比增长 74.9%,大幅度领先于智能音箱、智能安防、家庭视频娱乐设备等领域。


那么,智能照明为何能在众多智能单品中脱颖而出?


“人机交互方式演进和家庭设备间的场景化互联是推动中国智能照明设备市场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IDC中国高级分析师刘云表示,网络连接改变了照明设备的传统控制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直接控制灯光,也可以远程调控。


以智能音箱为主要载体的语音交互进一步便捷了照明设备的控制方式,用户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控制照明设备。人体、光照等传感设备的发展及多设备场景化连接则推动交互方式的无感化升级,设备能够主动感知用户的需求并启动相应操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除此以外,空间智能化平台雅观科技合伙人胡晓东认为,家庭装修中无主灯的崛起,也是推动智能照明市场出货量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在无主灯装修设计中,灯具加上配套电工设备动辄数十上百种,在关联生态链设备数量方面远远高于其他智能单品。


另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相关数据,智能家居市场除安防设备和温控设备外,市场占比最高的为智能照明设备,达到26.6%。


“虽然目前智能照明设备占比在众多智能单品中已经很突出,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规模,未来的市场空间依然广阔。”胡晓东表示,预计未来2-3年智能照明在智能家居市场份额占比会达到50%以上。


行业仍处动荡期 渠道建设是痛点


虽然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胡晓东认为,目前的市场仍处在前浪退潮,后浪蓄力的时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化替代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从平台到厂商,产品和意识尚处于从单体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过渡阶段。


他坦言:“虽然智能照明的覆盖率在提升,但还未达到临界点。当前的市场格局与份额状态并不稳定,仍处于动荡期。”


而刘云则认为,现阶段渠道能力建设是目前智能照明行业发展的痛点之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照明市场渠道较为分散,推进智能化升级的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二是整体渠道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智能照明的安装设置及售后维护能力尚且不足。


对此,她建议,企业应该拓展渠道合作、支持渠道升级,尤其需要强化线下渠道的合作,积极推进传统灯具渠道的产品升级,鼓励渠道利用社交平台增加曝光度、拓展客户群体,并为渠道提供智能安装售后方面的培训和支持,优化渠道服务能力。


智能无主灯设计渐成主流


人机交互方式升级所带来的便捷化控制仍将是未来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此外,IDC分析称,优质的照明体验正在成为智能照明市场增长的另一动力。用户需求不仅满足于基础的照明,而是向氛围、健康、陪伴等体验性需求拓展,未来无主灯布光、模拟自然光线等理念将逐步推广并带动市场进一步升级发展。


对于其中原因,胡晓东认为,过去主灯式的灯光过于单一,无法形成“氛围感”。当下消费者对居住精细化需求渐长,简约、实用、智能化的家装设计成为主流需求,而无主灯设计很好地符合了现代家装设计理念。


此外,从光照本身而言,无主灯也使室内灯光更为均匀,体现出空间层次。同时,无主灯“见光不见灯”的特性,客观上也起到了强化空间感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智能化程度深入及无主灯理念推广,智能照明市场产品品类也在不断丰富。而在无主灯崛起的背景下,单灯智能的空间也已经越来越狭窄。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首先,在技术上,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如此多的设备,如果保持同步性、响应性与可靠性需要大量的投入。此外,无主灯智能的调试、安装与售后逻辑与单体设备不同,要实现高质量、标准化的工程实施,厂家与经销商都需要时间去建设与磨合。做为平台厂商,也需要提供配套的工具与管理系统帮助加速这一进程。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mhyw.cn/news/show-10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3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10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