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灯饰看中国,中国灯饰看古镇。”世界50%、全国70%的灯饰均来自中山古镇。小到灯珠、灯泡,大到家装灯、路灯、景观灯,古镇灯具遍布全球。在其繁荣的背后,是“灯一代”的实干拼搏,也是“灯二代”的创新接续。
十年前,“海归”的林健怡以外贸部跟单员的身份回到中山古镇,进入灯具制造企业——中山市富兴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兴集团”),开始了“二代”回归家族企业的传承之旅;一年前,弟弟林健聪紧跟姐姐脚步也开始迎接自己的“接班大考”。如今,富兴集团的姐弟二人一个负责海外布局,一个负责数字化转型,正合力带领这家“80后”照明灯饰制造企业“换装”再出发。
借力“灯”高,想象力引领“富兴”
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灯都古镇,富兴集团的实力也排得到前列。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照明灯饰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于1986年起家于PVC电线电缆粒料行业,1999年进军灯饰照明行业,如今带着中国灯都的名片开拓至欧美、中东、亚太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已点亮国内外大型商场、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学校、市政等设施。
“在我的记忆里,富兴集团应该经历过三次较大规模的转型。”从小跟在父母身边,寒暑假都在公司度过,甚至睡在公司展厅,林健怡对富兴集团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1999年,中山古镇举办第一届古镇灯博会,彼时古镇大力发展灯饰产业,富兴集团顺势搭上政策顺风车,从原有的PVC行业转型照明灯饰产业。2013年,富兴集团注意到以批发零售为主的经销商模式的弊端,开始转型直营模式,以项目为导向,并开始承接一些海外项目。也就是在第二次转型前后,林健怡进入集团外贸部,成为一名跟单员。
无论是对于刚刚转型的富兴集团还是初入职场的林健怡,海外客户的定制化订单都是全新的挑战。“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欧洲的定制客户,他需要我们配合家具设计一批灯饰,客户只提供家具照片,没有具体参数、材质,我们要从零开始,不断和客户沟通、磨合,最终经过数十次沟通才达成一致。”林健怡回忆。
这一次“繁琐”的订单让林健怡对富兴有了更深的感受。“客户对我们的信任,让我觉得富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当我实现客户的想法时,我也正在实现自己的价值。”
尽管从小耳濡目染,但初入富兴集团时林健怡也感到迷茫和孤独。“回国后看到许多身边的‘二代’朋友选择‘躺平’而非继承家业,我也有过动摇。”改变的契机是一位佛山的“二代”。“这位姐姐是我们的客户,她毕业回国后在各行业考察了一圈,发现前人栽树不只是为了后人乘凉,更是为了将奋斗实干的经验和精神传承下去,让后辈栽出更繁茂的大树。于是坚定了继承家业的决心。”
曾经觉得制造业“很无聊”,在深入接触后林健怡逐渐感受到了制造业的魅力。以外贸跟单员为起点,林健怡随后又接管采购板块,筹划成立了集团的灯光创意设计公司,并在成为集团副总裁后,开始负责企业“走出去”业务。